科技巨輪高速運轉,當AI與智慧製造驅動產業邁向更高效、更智慧的未來時,潛在的資安威脅層出不窮、日益壯大。當AI成為生產力的引擎,CAD/CAM路徑、感測數據、跨境API與雲端平台皆可能成為攻擊破口。從智慧工具機內的設計路徑、感測數據,到跨國供應鏈的雲端平台,每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資料外洩、產線停擺,甚至品牌聲譽受損的致命弱點。
本期封面故事將深入探討AI與資安交織下的產業趨勢與政策演進,並揭示智慧製造如何在高頻攻擊中建立網路韌性與多層防護。從美歐政策框架到亞洲場域治理,自生成式AI至資安矩陣平台,我們邀請業界專家剖析未來三到五年資安治理的關鍵路徑,唯有建立具備「網路強韌性」的防禦體系,台灣製造才能在全球供應鏈中穩健前行。
鍵和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鼎維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鑫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普發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建暐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氣立股份有限公司、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詠睦股份有限公司、心得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麗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怡良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