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人機的應用從早期的休閒娛樂,逐漸延伸到商業、農業、國防等高價值領域,根據Drone Industry Insights 報告(DII, 2022),2022年全球無人機市場產值為306億美元,未來幾年預期將快速增長,預計到2030年產值達到55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7.8%,數據顯見,無人機產業將帶來龐大的商機和發展潛力。
無人機最早起源於軍事用途。1952年越戰,美軍以無人機進行截聽、干擾及偵查,是史上首次投入大量無人機之戰爭。2001年阿富汗戰爭,美軍以無人機打擊目標,開啟「偵打一體」世代;2019年葉門胡塞武裝(非軍方)使用無人機攻擊沙烏地阿拉伯油田;2022年2月24開打至今仍未止息的烏俄戰爭,及2023年10月7日開打的以哈戰爭,無人機的角色以輔轉主,成為現代戰爭致勝的利器,也讓世界各國無不爭相發展。
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是臺灣重要的無人機產業聚落,其場地是利用國立臺灣體育大學嘉義校區的舊址進行改造,因應嘉義縣縣長翁章梁提出「農工大縣」的轉型發展願景,自2018年承接該場地後,嘉義縣政府積極推動嘉義縣無人機產業發展聚落。
初期邀集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研究所、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一同討論可行性與推動策略,2020年定調朝無人機研發中心發展;因嘉義縣政府經濟發展處江振瑋處長對無人機、航模及小型航空業涉略了20餘年,對於臺灣的飛手、產業、廠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加上中科院航空研究所既有的供應鏈體系,便開始由臺灣北、中、南一家家拜訪,逐一邀請廠商進駐無人機研發基地。
台灣體育大學嘉義分校已廢棄多年,為行政院列管之蚊子館,宛如廢墟般,建物損壞、雜草叢生,業者們都面面相覷,此時嘉義縣政府承諾會找到經費及資源,做整棟大樓之整修及優化,並於2020年10月31日邀集經濟部技術處無人載具辦公室、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研究所、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及臺灣無人機業者們,在嘉義縣政府舉行無人機研討會,當天舉辦創新應用與飛行展示活動並簽屬嘉義無人機產業園區進駐合作意向書(如圖1),並定期與進駐廠商召開研發中心籌備平台會議。
期間嘉義縣政府也積極拜會中央各個與無人機相關的部會爭取資源,甚至有些還去了四五趟之多。慢慢找到一些預算,逐步整修更新。2021年1月22日蔡英文總統第一次訪視無人機中心,此時場館內部尚未整修完整,於館外辦理無人機展示活動,邀集進駐廠商們展示技術實力,向總統報告無人機科技聚落在嘉義。2021年12月15日經縣長核准正式命名『亞洲無人機 AI 創新應用研發中心』。2022年3月27日蔡英文總統在新北市嘉義同鄉會活動時表示,此次烏克蘭的局勢,讓大家看到無人機的重要性,不論是在軍事或民用上,都是未來世代最重要的戰略 性產業,期許嘉義成為臺灣航太及無人機發 展的重鎮。2022年3月8日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視察亞創中心並設置無人機檢驗辦公室,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無人機科技產業小組也同步進駐。2022年8月13日蔡英文總統(第二次蒞臨亞創中心)攜中央各相關部會首長親臨(如圖2),盛大的為亞創中心舉行揭牌啟用儀式,臺灣無人機產業此時迎來第一波高峰,臺灣終於成立了一個完整的無人機產業聚落。
2023年3月1日嘉義縣翁章梁縣長偕同陳明文及蔡易餘委員率縣府團隊拜會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對無人機產業的現況與國家未來發展做建言,也獲得行政院鄭副院長善意的回應,無人機產業應是國家的產業,應該由「中央主導地方配合」,集結國家力量發展。
蔡英文總統於2023年3月25日偕同總統府林佳龍秘書長、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國安會顧立雄秘書長、國科會吳政忠政委、經濟部王美花部長、國防部次長、交通部次長、中科院院長、工程會副主委等相關部會首長以及台杉國家投資公司總經理來到亞創中心,與無人機業界約二十人進行座談會(如圖3),業者詳述目前面臨的產業困境與法規限制讓總統瞭解;總統及行政院副院長也承諾認為無人機產業應該是國家重要戰略性產業,國家必須由行政院帶頭,並有專責部會進行推動及發展,會以中央成立推動辦公室的方式進行,這已是蔡英文總統第三次親臨亞創中心,是嘉義也是臺灣無人機發展的另一個里程碑。
經歷幾個月,數次的專案討論會議,於2023年8月確立經濟部擔任中央主責機關(如圖4),負責訂立無人機產業推動計畫及政策方向,並規劃於亞創中心設立專案辦公室。
2023年9月14日至16日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於南港展覽館盛大展開,三天吸引超過3萬人次進場參觀,亞創中心攜手進駐廠商打造共40個攤位的無人機專館,蔡英文總統偕同總統府林佳龍秘書長、國安會顧立雄秘書長、國科會吳政忠主委等共同參觀展覽,特別蒞臨亞創館參訪,聽取無人機國家隊這一年最新的研發成果。(如圖5)。
2023年12月11日,由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親臨,為經濟部無人機發展專案辦公室正式揭牌啟用(如圖6) ,近期也將規劃成立臺灣無人機供應鏈大聯盟,集結島內龐大供應鏈體系,並由中央及地方攜手帶領,勇闖國際。
2024年2月及3月準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及準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先後至亞創中心進行軍工產業之旅,並與業者們進行座談會,瞭解無人機產業目前的痛點與未來發展的方向,顯示新政府對無人機產業高度的重視。(如圖7、圖8)
2020年5月嘉義縣政府攜手中科院與臺灣無人機產業菁英,向行政院提出「無人機產業創新與研發測試驗證推動計畫」,打造無人機產業聚落,促進國內無人機產業進入國際市場,並結合既有工業區搭配鄰近的中科、南科與嘉科一同打造研發、製造、測試、驗證一條龍兼具的無人機產業聚落。行政院在隔年責成相關部會就此計畫進行評估的同時,嘉義縣政府即著手同步運用相關有限資源,一方面拜訪招募廠商,一方面奔走相關部會爭取資源,開始執行相關計畫,並有一個整合性的布局。
嘉義縣政府從2018年開始布局,把原本「蚊子館」的學校閒置空間重新設計,成立亞創中心,並於2022年8月揭牌,搭配民雄航太園區及義竹大型測試場域,打造一個集研發、測試、生產、教育、國際合作於一體的無人機產業聚落(如圖9)。
1.亞創中心:定位為先導基地,串連民雄航太園區與義竹大型試飛場域,推動關鍵商業應用研發測試,運用國際工業合作,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無人機產業供應鏈。
2.民雄航太園區:由中科院主導,除院區外規劃興建標準廠房供軍用商規、軍民通用廠商進駐建廠,成為無人機製造加工聚落,已於2023年12月5日動土。
3.義竹大型載具測試場:建置600~800公尺長跑道,起飛後往臺灣海峽便可無限高飛行,供例如中科院騰雲、銳鳶等中大型無人機測試。
4.嘉義科學園區:規劃發展「無人載具」、「智慧農業」、「精準健康」等新興特色產業,其中「無人載具」可結合亞創中心創研與製造雙引擎,來加速無人機產業的發展,已於2023年5月22日動土。
亞創中心園區腹地10公頃,包含一棟5000坪研發大樓,並擁有30公頃專屬空域,提供進駐廠商們即研即測的便利性,測試場擁有270M跑道供定翼機起降,另有旋翼機測試區、競技場及考照場等,並由委管單位負責空域之預約管理及協調。2023年度飛行時數累計6,786小時(如圖10)。
國內較為知名之無人機廠商如雷虎科技、經緯航太、亞洲航空、長榮航太等,皆進駐於亞創中心(截至2024年約50家),也是全球唯一聚集最多無人機廠商進駐的專業聚落,包括軍用商規無人機大部分(9家中有5家在園區內)獲選廠商。進駐在亞創中心之廠商們,產生了許多實質效益如下:
•國內、外無人機採購集散地
•無人機新創與投資標的
•技術研發更加速與綿密
•無人機國際供應鏈串接平台
•臺灣無人機產業之國際櫥窗(截至2024年4月,已有18個國家來訪)
臺灣的無人機公司或法人機構截至2023年為止約190餘家,以北部居多(大部分是無人機相關系統軟體為主);無人機零組件製造及整機製造的廠商則主要位於中部及南部(如圖11)。
過去臺灣無人機產業的特性是規模小,產值也小,幾乎全是中小型或微型企業。嘉義縣政府在2020年以亞創中心為支點有系統性的推動無人機產業,啟動無人機產業聚落匯集計畫,推動產業聚落發展過程雖經歷許多挑戰、困難與異見,幾經溝通協商,轉化阻力為助力,共同促成國家級無人機中心成立。
2022年2月24日爆發了烏俄大戰,無人機在不對稱作戰思維中的運用,一躍而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戰略性產業,加上國際以美國為首阻絕紅色供應鏈的氛圍,一時間臺灣無人機產業獲得了多方關注,也帶來了如國防部與經濟部合作的軍用商規無人機等商機,催化了無人機產業鏈及新的系統整合廠商出現,許多其他行業爭相跨入無人機產業領域,期望透過無人機產業當作拓展業務的平台,擴充市場。應盤點國內既有及新興量能,攜手供應鏈打入國際市場。
從沒沒無聞到各方關注,再到軍用商規無人機,本國無人機產業似是踏上鴻圖大展的道路。但2022年府院高層親臨嘉義國慶煙火無人機展演活動,因立委質詢出現中國製無人機,乃至飛安、資安甚至國安的疑慮,中央政府相關部會於3個月內加急、加嚴制定出管制規定,使整個無人機產業發展急轉直下。雖然時任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與相關部會討論出軍用商規無人機推動模式,以及要求無人機「三芯二軟」須非中國製造等規範,但各項法規在沒有主責部會協調、也沒有足夠時間與業界溝通下,各自摸石頭過河式的發揮,導致無人機產業前進遲緩。
近幾次法規說明會上,與會的研發製造、應用端業者及使用端的飛手玩家們皆怨聲載道,主要就是民航法無人機專章修正,不論其大小及使用情境皆將全部納管,特別是無人機資安檢測方面,相關配套、補助措施及緩衝期都尚未研議,七月就要上路,業界最大疑慮是相關檢驗費用大幅調漲,及檢測期間不明確,如:檢測費用從500元漲至8000元(漲幅2.4倍)、申請空域費用三個月500元漲至8000元,建議金額要再研議使用方式跟需求,宣導緩衝期不足,無調適輔導措施。
此外,對臺灣尚不具市場規模的部分零組件,亦要求全面禁絕中國製造,對業界來說是一大難題,就拿馬達來說,廠商表示要開一條全自動化產線每月銷售量需達20萬顆,今年度公部門統計無人機需求量才4000架左右,換算馬達數量頂多2~3萬顆,實難達到自動化生產之產量。臺灣的無人機企業大都非常小,多屬嗷嗷待哺的新創公司,少量多樣特性,研發新型式的需求大,也意味著成本高,其供應鏈佈局以及合規檢測必須審慎以對,驟然要求達到完美理想,將超過廠商所能負荷,亦對業界未來永續發展,有所不利。
相關法令如何逐步修正,鬆綁至適當又不危及國安資安飛安的狀態下,穩健的發展無人機產業,除了有空間外也要有相關配套措施及輔導,甚至各部會也應盤點運用到無人機的需求並提出計畫,使無人機在公務部門及軍事上有實際運用,同時商業應用無人機也要併同發展,其技術、規模及市場性才會增強與擴大。
烏俄戰爭後,世界各國都將無人機視為新興戰略產業的重要一環,加上中美貿易戰爭,國際去紅色供應鏈浪潮四起,臺灣在全球無人機產業環境就緒的評比上名列全球第二(Droneii on Linkedin,2023),為非紅取代,提供潔淨、可信賴的供應鏈,是世界各國在亞洲最好的夥伴。臺灣在5G、AIOT、晶片,與製造能力皆具有全球競爭力,如何透過無人機產業平台發揮綜效,強化無人機產業發展與競爭力,相信臺灣無人機發展排名往上推升指日可待。
臺灣在整個國際及兩岸情勢,考量無人機不對稱作戰的優點,應把無人機當作國家的重要戰略性產業,因此應該有國家綜合發展無人機的上位計劃,統整中央相關單位,制定相關執行計劃以及編列預算據以執行以發揮綜效。
經濟部無人機產業發展辦公室已進駐,未來建議經濟部比照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執行模式,定期召開與業者及地方的平台會議,並與地方推動單位(嘉義縣政府)相互配合,據以有效協調與執行相關計劃。
籌組「臺灣無人機供應鏈大聯盟」,串接國內無人機各項材料及零組件上中下游供應鏈,期望藉由聯盟助力,解決內需不足等共通性問題,促使無人機關鍵零組件自製,提高其性能及可靠性,供應鏈攜手進而量產整機輸出,打通國外通路,擴展國內外市場。
攜手外貿協會合作策展,以「DRONE Taiwan 壯臺灣」專館,串接國內外量能,落實國機國造,首場將以TAITRONICS & AIoT Taiwan(10/23-25)出發,未來預計舉辦無人 機專展,並結合無人機競賽,打響臺灣品牌。
據嘉義縣政府透過經濟部前瞻計畫預算委託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規劃臺灣無人機產業聚落四大場域包括亞創中心的優化、民航航太園區的開發、義竹大型無人機測試場的建置,以及嘉義科學園區的推動,各相距10~40分鐘之間,有效形成研發、製造、測試、驗證等一條龍的產業聚落,發揮產業發展綜效。
民航法無人機專章修正案預計2024年7月改版施行,惟電信技術中心(TTC)制訂的無人機資安保障規範v2.0仍有價格及檢測期間不透明等疑慮,致使業者們綁手綁腳。可以参考以往類似做法,在緩衝一年期間,調適法規,強化業界溝通,增加輔導與補助配套,相信不論對政府與民間都是雙贏的做法。
國防航太係屬投資高、回收期長之策略性產業,廠商初期取得投資資金與融資相當不易,各國均以國家主權基金,或是以國家法人基金,做計畫性重點扶植,藉由示範帶領來導入民間投資。政府金管會雖曾經宣布開放壽險投資六大戰略產業,同時擴大融資管道,實際上無人機整個產業毫無受到關照,包含國發基金也必須應以政策面,協助壯大重點企業。
由於新興戰略產業正處萌芽期,亟需國家資本與融資來協助點火,同時鼓勵公股行庫之創投基金參與各無人機公司之增資,與媒合臺商撤回臺灣的大量游資,布局本土無人機核心元件與關鍵模組織量產化,都有賴全盤性的計劃推進,克服戰略產業初升階段的資本所需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