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SNS

  • Facebook
  • 使用messenger傳訊給MAonline
產業掃描
碳權交易時代來臨 新加坡與 台灣專家論壇中探討國際趨勢
2023.09.15∣瀏覽數:350

碳權交易時代來臨
新加坡與台灣專家論壇中
探討國際趨勢

編輯部

碳經濟時代來臨,為提供企業因應對策,工商時報聯合台灣碳資產、台新金控與新加坡影響力交易所(CIX)7月26日、31日於高雄、台中舉辦「碳權交易來了!從新加坡經驗看國際碳權交易趨勢」論壇。台中場邀請台灣工具機公會理事長陳伯佳擔任講者,分享永進機械的智能減碳策略,期能協助台灣企業,共同邁向淨零碳排之路。

自聯合國2015年發布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17項行動方案,各國為達成永續目標紛紛制定相關法案,蔡英文總統甫上任即宣示「2050淨零轉型」為國家發展目標,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更共同出資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高雄總部於2023年8月7日開始營運。根據環境部估計,台灣約有500家廠商將成為課徵碳費的對象,這次座談邀來新加坡影響力交易所(CIX)市場總監吳佳佳,分享新加坡推動碳權之經驗,希望透過借鏡亞洲最大碳權交易所,讓國內廠商藉由學習與管理降低碳焦慮。



了解碳權價值
根據永續目標尋求企業轉型


吳佳佳首先介紹碳權項目、種類以及定價方式,目前碳權共分四大類:避免自然損失、基於技術的減排、基於自然的封存與基於技術的去除,而其中又以前兩者項目較多。碳權的定價基本上與年份有正相關,年份越新價格越高,然而,涵蓋越多SDGs項目的碳權,即便年份較舊卻更是保值。

她以中國安徽合肥市的「合滁植林項目」為例,這個專案打造三萬公頃森林、雇用當地女性員工並保育當地綠孔雀,不僅促進女權也重視環保、創造生物多樣性,符合多項SDGs項目,便是個價值極高的碳權專案。吳佳佳進一步提及,台灣若透過台灣碳資產向CIX交易平台購買碳權,可省下繁瑣的開戶流程,還能夠以團購競標的方式壓低價格。



減碳之路滿布荊棘削弱減碳雄心
應加強國際合作減少壓力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是研究國際碳交易市場的專家,曾任環保署碳交易計畫主持人,被稱作「台灣碳交易之父」,這次論壇帶來精闢見解,分析碳權施行困難與造成企業減碳雄心削弱之主因。最後並提出建議,鼓勵企業師法國際經驗、緊密合作,以global solution 處理 global issue。

減碳的第一個先天限制是碳鎖定,製程設備的使用年限動輒30年壽命,成本亦十分高昂,無法一夕汰換。此外,為達成減碳目標,改善設備與製程的成本極高,每噸CO2e(二氧化碳當量)近7,000元;購買綠點憑證減1噸約10,000~20,000元,對企業而言是沉重壓力。台灣可學習瑞士、新加坡等納入國際自願性碳權的國家,與Verra簽署備忘錄以抵減碳稅;同時加強國際合作、依據國際貿易的比較利益原則專業分工,布局碳權經營。



將ESG挑戰轉變為核心競爭力

台新金控永續長李鎮宇認為,ESG對企業而言是巨大挑戰,科技業及工業的減碳壓力更是沉重,然而若是企業能就現有技術研展轉型,仍有機會創造新的競爭優勢。以提供油田服務的能源探勘公司施蘭卜吉(Schlumberger Oilfield Holdings Ltd.)為例自行研發碳捕捉、油氣脫碳技術、開發新能源,從最不ESG轉型為最ESG的公司後,施蘭卜吉獲利便逐年改善,領先同業。無獨有偶,台積電打造綠建築、太陽能電廠、投入電動車產業,原本的電源供應器大廠轉型為永續節能的倡導者,近5年營運表現穩定成長、持續攀升。

李鎮宇最後也提供融資建議,ESG評級高的成熟公司溢價已定、沒有太多成長空間,而那些尚未取得最高分數、不斷朝ESG趨邁進的公司(ESG Improvers)其實最具投資價值,建議投資者可多多關注。



沒有任何企業是碳權局外人

台灣碳資產總經理劉德安強調,淨零碳排已是國際必然趨勢,全球企業都將面臨碳稅與碳成本增加帶來的壓力。歐盟今(2023)年10月開始試行、2027正式上路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對出口至歐盟的商品課徵碳關稅;美國2024也將實施清潔競爭法案(CCA),對超過碳排強度基準線的商品課徵碳稅,2025年開始逐年調降基準線,標準一年比一年嚴格。

即便企業商品不走出口貿易,各大品牌上下游也勢必會做碳足跡調查,沒有及時步入綠色轉型的企業便將失去競爭力。在淨零的時代下,企業的經營永續,更應該關注國際及國內的法規對碳排放的要求,同時企業應該從財物價值、業務價值、無形資產價值、管理價值等四個方面有效發揮企業碳資產價值,真正開始實現企業綠色轉型的綜效。



智能製造雙軸轉型
自源頭打造綠色工具機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佳分享,工具機製造過程的耗能並不算太大,超過95%的電能耗費其實是消費者使用的過程,因此製造開發節能減碳的綠色工具機,提供客戶「較少耗能卻能做同樣事情」的產品是當前首要課題。

工具機為機械之母,製造生產各種機器與加工設備,在製造業中地位舉足輕重,卻也是在淨零碳排的趨勢之下受到強烈衝擊的產業。TMBA推動綠色(GX)&數位(DX) 雙軸轉型,藉由AOI+AI 收集相關數據、導入PLM流程再造整合、改善製程,讓生產線運用高達99.99%的數位模擬,大幅減少生產毀損,實現工具機淨零減碳目標。